今年特色招生的國文(語文表達)一科,有別於傳統的命題式作文; 綜觀今年以「語文表達」四字來呈現,也確實符應了作文不完全等同於語文表達的內涵。
傳統的作文,總是一個題目,一段引導,便要求學生寫出一篇文章; 而這次則以一個統計圖表,請學生判讀,揣摩大人與小孩子的立場,彼此顧及,這幾乎已涵蓋了學生閱讀理解與文章表達的能力了。
首先,學生必須先看得懂圖表—網路對生活的影響,找出支持自己的論點,同時還要找出父母之所以不同意的理由; 最重要的,要學生考慮雙方的立場,寫出一篇通順的信。在這麼多條件下,要能短時間內理解這些線索,若非有高度的訊息整合歸納能力,實難應對。
許多人認為,語文科只是單獨的「文字」表現而已,其實語文的面向相當地廣泛,舉凡一張說明書、廣告宣傳單、流程圖、對話框、圖像、列車時刻表、步驟圖…等,全都是語文的素材; 考生必須具備的,不是只有背誦美文佳句,而是可以活用生活中的素材,理出思緒,寫出通順的文章;更何況這次是採用書信的方式,若過度於辭藻的堆砌,反而失去寫作的真,而僅流露家人情感的虛偽。
從圖表到文字,仍有一種過度,亦即是消化圖表到詮釋產出,這些都需要訓練的。考生除了寫出來之外,還要考慮到對方的感受; 這種「感受型」的文章,是一種同理的能力、婉轉表達的思想,更是堅持自己的立場但不傷害他人的表現方式,倘若考生平時過於堅持己見,無法採納他人的見解、個人主義過強,常以自我為中心,就不易書寫。因此,本次的語文表達,測驗的不只是統合、文句的駕馭能力,而是說話的態度。至於書信的寫法,在現代人的習慣中,也早已漸漸式微了; 在這次的測驗中,書信的格式固然不是最重要的,但若能在格式中,發揮所學,相信也能有一些加分作用。
這次的語文表達,考出了多種語文學習的能力,這些能力,在學校中並非是考試可以考出來的,也映證了,學生應培養真正的閱讀能力與閱讀素養,如此一來,才能在這次的特招中,脫穎而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