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繁忙的時代裡,我們一切唯效率、迅速是問,對於慢活、養閒總認為是輸人一截; 身為師長的我們,長期受到大環境的影響,也經常要孩子們動作快一點!再快一點!
午餐時間,原本就是應該細嚼慢嚥,好好享受食物帶給我們的美好感覺; 這陣子,食安問題浮現檯面,不禁讓我們思考,應如何吃才能更安心、更健康,間接帶來的,便是以慢食的態度,來對待孩子的營養午餐。 如果老師沒有引導,孩子一定是狼吞虎嚥地迫不及待想迅速解決盤中飧,再到外頭與同學來一場激烈的運動大賽,殊不知,這樣的飯後不良習慣,常是健康的隱形殺手; 當孩子從小沒有養成良好的飲食習慣,未來的身體、腸胃一定會不堪負荷。在我的班級,我盡量不讓孩子吃飽後到教室外活動,因為這對消化系統會帶來負擔,嚴重的話,可能會反胃、嘔吐、胃下垂; 因此,我積極引導他們,吃飽飯就是留在教室,和同學聊天、寫作業、閱讀等靜態活動; 有時若有事情要麻煩孩子「跑腿」時,我也會反覆叮嚀,絕對不要跑!
我也會灌疏他們許多健康飲食的概念,包括飯菜要確實咬碎再吞嚥、吃飯時不交頭接耳以免影響咀嚼、吃飯時不比賽、不一心二用,甚至看誰吃完的時間最恰當。午飯時,我會播放輕音樂,讓孩子沐浴在美善的「食堂」裡,我會避免快節奏、重低音的音樂,因為這對吃飯的頻率絕對會造成影響。
平日老師一定要提醒自己,也提醒學生,不是每一件事情都是要「快」,有時「慢」也是一種藝術,一種健康的習慣; 台灣推動的慢食、食育,以及國外常有悠閒的下午茶時間,就是要我們好好品嚐食物的原味、口感,避免我們「呷緊撞破碗」; 老師可以試著營造「慢慢來、我會等你」的氛圍,讓孩子逐漸感受「慢」也是值得學習的。
農夫辛勤種米飯才能慢慢地含笑收成,孩子的習慣就該像農夫一般,緩慢而不急躁,不拖泥帶水,這樣才能真切地落實慢食教育。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