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蘇東坡和佛印曾有過一段故事:有一次,蘇東坡問佛印,你覺得我的禪坐坐姿像什麼?佛印禪師回答:「像一尊佛」; 接著,禪師也反問蘇東坡,那你覺得我的坐姿像什麼呢?蘇東坡回答:「像一堆牛糞」。蘇東坡喜孜孜地認為,這次終於佔上風了,沒想到,回到家,蘇東坡的妹妹卻說:「你的心裡都是牛糞,所以看出去,什麼都是牛糞…」。

    以此一觀點來看某校「脫光光」的閱讀測驗,不也如此嗎?當大人心中存有腥羶色,所見的任何事物就可能被扭曲。

    最近,雲門舞集在池上公演,有些舞者因戲碼需要,再加上毛毛細雨淋濕了舞者的薄衣,而導致舞者身體若隱若現; 觀舞者不會因此而想入非非,跳舞者更不因此而害臊,我卻看到真正感到不妥的反而是媒體,它們將這些畫面全都打上馬賽克,深怕民眾把這些畫面視為色情。筆者幾位朋友在網路上閒聊此事,紛紛替舞者叫屈:「是媒體污衊了我們的舞團,讓我們看到馬賽克與曼妙舞姿的不協調畫面」。

    究竟,這次的閱讀測驗,是誰有問題?

    國小國語的課文,曾教到一課大地巨人,內容提及「他起伏的胸肌,形成許多丘陵和盆地」是否會讓人產生不當聯想?國小高年級教導學生青春期,會不會擔心男女之間產生非禮的行為?國中提到性侵害防治,會不會擔心同儕習得更多知識而加以傷害?國中歷史與藝文課教到希臘時期、大衛裸體的雕像,會不會引來揶揄; 國中小的游泳課,會不會引來有色的眼光?

    眾所周知,楊茂秀教授的作品,是名聞遐邇的,這次的閱讀範文,正是出自己他的手中; 他的作品饒富童趣,淺顯幽默,是許多大人小孩都喜歡的作家; 他成立的毛毛蟲兒童哲學基金會,更是台灣推廣兒童文學與哲學思考頗具指標性的單位。筆者細讀這篇文章,用字遣詞恰到好處,文意精準備位; 而童詩的意境,便是能用淺顯的字句,符合學生的心智年齡,把概念傳達清楚,產生字句外的聯想,而出現不同畫面的想像; 如果把「脫光光」刪修成「把雞毛拔掉」,那不是更「俗」嗎?也失去了詩的味道。當學生學習的都是「俗」的內容,那文學的深度廣度何在?

    楊茂秀的作品何錯之有?命題教師何其無辜?教育是以學生為主題,應該先問問孩子:「這首童詩你有感覺不舒服嗎?」如果學生沒有任何辭語外的非份之想,那大人何需帶著有色的眼光介入呢?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