審題到寫作的差異化教學策略 


寫作的第一步,便是要先釐清作文的意思,意即做好「審題」的工夫,繼而方能立意、取材、彙整成文。好的審題工夫,可以讓學生清楚了解題目的意思、重點、書寫方向; 因此,審題可謂是寫作的首要條件。
在國小常見的作文題目中,筆者茲就常見的類型,歸納為三種,分別為:
(一)如何型:如何做好環境清潔?如何做一個好孩子?此種類型寫作重點,在於寫出「方法」,可以用條列式的方式來書寫,例如:「首先,我認為要做一個好孩子必須孝順父母…。其次,我認為要做一個好孩子…。第三…。」因此,「審題」可請學生把「如何」兩字圈起來,並試想可能的方法。
(二)見解型:我對高雄氣爆的看法、我對環境保育的看法、一則新聞的啟示、選舉之我見。此種類型的寫作重點,需要培養學生自己的見解,學生的見解未必會讓人認同,但是必須有一套理由來說服別人; 在寫看法時,可以正面,也可以反面,但切記,絕對不能太過偏激、謾罵。審題時,請學生把「看法」、「之我見」圈起來,簡單在旁註記幾個條列式的觀點。
(三)並列型:山與水、光明與黑暗、經濟開發與生態保育、電腦與我。此種類型的寫作重點,在於論述三個重點: 分別是前者、後者及前後者的關係,千萬不能只提前者或只提後者,也應仔細思考,究竟是孰輕孰重,或是兩者平行並列,或是兩者互為因果。審題時,請學生將前者與後者圈起來。
在審題之後,必然有些學生仍無法進入寫作階段,這時便需要融入「差異化教學」,讓不同的學生,運用不同的學習鷹架,達到不同層次的標準。以「經驗型」的<我的爸爸>為例,程度好的學生,也許馬上就能振筆疾書,且言之有理; 程度中等的學生,也許可以寫出流暢但尚無亮點的作文; 程度稍差的學生,可能連開頭就需搔首良久,或是辭不達意; 因此,面對不同類型的學生,教師就必須要有不同的策略。
(一)程度精熟的教學步驟:
1、請學生自由發揮。
2、給予更精準的用字遣詞建議,如:白色的頭髮,可修正為斑白的髮絲。
3、給予標點符號的建議,如適時運用分號、驚嘆號。
4、可引用與爸爸相關的資料。
5、請學生朗誦全文,供為典範; 並訂一個更吸引人的題目。
(二)程度中等的教學步驟:
1、請學生先說說看,可以寫出「爸爸」的哪些面向,再引導至「穿著、外表、個性、相處、事蹟、影響」等。
2、可請學生說說看,穿著、外表適合寫在哪一些,依此類推。沒有標準答案,讓學生思考、討論。
3、教師可先舉一些範文,朗讀給學生聽。
4、教師可提供與人物、個性、影響…等相關的成語、好的詞語,供學生參考。
5、學生書寫,教師行間巡視、提點。
(三)程度待加強的教學步驟:
1、請學生說說爸爸給人的感覺。
2、可嘗試讓學生用簡單插畫,再配上淺短文句。
3、教師一問,學生一答來完成。師問:「爸爸長得怎樣?」生答:「高高瘦瘦的」; 師又問:「常穿什麼呢?」生又答:「常穿牛仔褲」; 師再問:「個性好嗎?」生再答:「很隨和」。因此,可引導學生寫出:「我的爸爸長得高高瘦瘦的,平常喜歡穿牛仔褲,爸爸的個性很隨和…」。
4、教師需事先設計好題目,或請學生自問自答,再串成文章。
5、若學生真的有困難,可給「空格式引導」,學生只要填上空格的答案,再全文抄在作文簿即可。
「差異化的作文教學」是教育現場的新趨勢,它適合運用於各個學科,也適合融入各種教學方法,對於作文的審題、書寫,更是亟需落實的。495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