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考試怎麼考
自從考試被認為是升學手段的一環之後,「考試」已不再是單純的評量學生究竟懂了多少,而是評鑑學生拿了幾分、屬於哪個層次。也因此,考古題對於學生的考試公平性,便有增無減。
那麼,什麼是考古題呢?筆者認為,教育部應先明定其定義:是指一字不漏地抄題目呢?還是考量具有幾成的雷同性?或是觀念相同呢?以國小中年級的社會而言,每一單元的內容,幾乎都是圖、照片與對話,真正的「文字重點」並不多,倘若想要命題,勢必會與考古題有些雷同,若想要避開考古題,也只好鑽牛角尖地出小題目了; 而國語課的國字、注音、部首、造句、語詞解釋等,若說不能和考古題雷同,也實難為了命題老師了。
筆者日前極力推行「創新命題與一課一重點」,告訴老師們,出題可以有創意、活潑,例如考部首時,便可以出「陳:8=漢:()」,這遠比「漢是什麼部首」來得有意思; 又如用「假如」來造句,不妨要求學生加入「卡通人物」,學生不但樂此不疲,更希望老師能多出一些題目呢!又如課本裡的圖像,其實就是很好的說話測驗;別忘了,每一課的生字,都可以玩文字遊戲(目+八+口X3=買)、猜字謎(沒有人健康,只有金戰士:「鍵」); 這些考題,學生通常都覺得會心一笑,而且很期待接下來還會有什麼意想不到的題目呢!
因此,若家長能改變心態(這當然需要很長的時間),站在未來全面免試入學的情況來說,考試、考古題應不是這麼重要的了; 重要的是,學生能不能在考試中獲得基本的能力、筆試之外的活用能力(說話、書法、創作…等),以及看到考試不再害怕的信心。
全站熱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