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光倒影的鳳山水庫
山壁的回音持續傳遞著,那是一群候鳥,在征服天際線之後,所唱出的聲音,喧噪卻優雅,繁雜卻整齊。從天邊一字形或V字形如軍樂隊般地飛翔,在抵達鳳山水庫似鏡的水面時,便極有默契地一哄而散,各自尋覓專屬的棲身之地。那是鸕鷀。
鳳山水庫景緻煞是優美,靜靜地依偎在午后的鄉林裡,和眾多的水庫一樣,靜謐、清澈,不同的是,它位於五分鐘即可到達市區街廓的地方,比起山路蜿蜒的牡丹水庫、海拔最高的德基水庫、得收門票的石門水庫,簡直更容易親近。
尤其冬季的水庫,披了一層寒意,讓遠望水庫的視覺意象,更顯蕭瑟; 偶爾起了一些薄霧,更像冰山美人一樣,冷酷地躺在冷氣團的籠罩中,等待旅人,如我,輕掀面紗。
湖面旁的環湖小徑,隨著水庫的天然輪廓,一路延展,小徑兩旁的樹木,才是真正替湖面加分的主角。冬季的樹,有些早已落葉繽紛,在枝頭呈現如鹿角般地錯綜複雜; 有些樹葉,隨季節更替色澤,鮮豔彩妝,粉墨登場; 有些樹枝,大方地讓陽光穿透其間,照映出斑駁的樹影; 更動人的,其實是滿山遍野的樹林,映照在湖面上,深淺濃淡,倒影如畫。
煞時間,我猛然想起太多古典詩詞裡,有這般令人陶醉的意境,還有多少的畫筆,曾經揮灑出這一幕的山光水色; 倏忽間,我瞥見如騷人墨客般地浪漫主義者,正煮茶品茗,唸譜走棋; 小廟一旁,才藝班的學童,正恣意捕捉光影的鏡頭,彩繪童心。視覺極重,心靈卻輕。
有更多人,只選擇性地在看的到湖面的地方漫步,只滿足智者樂水的嚮往; 他們底心,更有著清澈晶瑩的思慮,冥想著天人合一,天地同心,如水之柔弱,如水之磅礡。有人從望遠鏡裡窺視著水鳥,期待自然界裡意外的發現,彷若我踏進水庫時,曾驚喜、震懾於它的浩瀚。
湖面靜如處子,儼然仍沉浸於午后慵懶的夢境,鸕鷀仍在飛翔嘀咕,旅人行吟遊走; 冬季的此刻,空氣裡瀰漫著濃濃的詩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