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聞寫作作業 文/林彥佑
男性關懷專線 青壯年 問很大
在傳統的眼光中,總認為只有女性才是需要關懷的對象; 有鑑於此,內政部特別跳脫世俗對於性別的刻板印象,針對全國男性,採來電人次訪談分析,共回收了六千二百七十六件樣本數,可信度達百分之九十五以上。
在這次的統計數據中顯示,以三十一到四十歲男性的二千四百七十四件所佔的比例最大,顯示青壯年在男性關懷的人口數最多; 若以職業類別為區分,則以無工作者的人次最高,幾近二千人,佔所有職業別的百分之三十以上; 若以地區別區分,則以台北縣的求助人口最多,居全省之冠,連江縣則完全有求助個案; 若再以台北縣的來電者個案類型分析,發現以親子暴力的比重最高。
此份統計數據,涵蓋所有年齡層,突顯了台灣男性不論是學齡前的兒童,或是在學學生、青壯年,甚至老年人,都有來電詢求諮商的經驗與需求,也突顯了男性朋友在面臨困難時,仍會將電話諮詢做為解決問題的管道之一。而一般人認為的偏遠山區及離島,可能因為環境淳樸、天性善良,所以較無心理層面的壓力與問題,也與此份統計數據不謀而合。
有趣的是,在教育程度與服務類型服務人次分析一表中,竟以「高中/職」所佔的人口數最高,反而凸顯了青少年不是只有找老師、同學、朋友,而是尋找專業管道; 而小學生亦懂得利用電話資源尋求協助,也顯示輔導教育在小學扎根的成效。在個案類型與求助類型中,以婚姻問題所佔的來電數最多,達一千六百多件,也反映了目前兩性關係與少子化的現象,值得關注。
此次的統計數據,除了做為男性的參考外,亦提供給女性做為親子、交往、擇偶、相處上的參考,也給相關輔導團體做為諮商的指標; 未來,將進一步針對可行的各種解決之道與情緒反應,做更深入的分析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