拜讀論壇兩位教授關於蘇花改的觀點,筆者深有同感,在此也表達個人淺見。
筆者十年前在花蓮唸書,深深發現到花蓮的交通實在不便利; 當時我加入花蓮環保團體,每當要開車到宜蘭、台北一帶研究的時候,友人便在蜿蜒又危險的蘇花公路上,談論著:「我們是做環境保育的,你覺得這條道路那麼危險,我們到底是要主張環保優先還是開發優先?」一個嚴肅的話題,頓時瀰漫在整個車廂裡。
來到今天,台灣的地質愈來愈脆弱,氣候愈來愈詭譎,曾經被認為是杞人憂天的事,都真的眼睜睜發生了(國道三號走山、國道六號鷹架倒塌、小林滅村、山路坍方…),其實這不是意外,而是「早晚都會發生的事」,每個人都在睹命,今天不坍,明天就坍; 今年不坍,明年就坍; 這是能量長期的累積,瞬間爆發,而蘇花公路在這次中摧毀了,也讓花蓮鄉親,乃至全台灣民眾都更正視: 環境保育、經濟開發與人民生命的問題。
當然,我更認同,與其經濟與環保來做抉擇,「性命」更是無價! 君不見為什麼蘇花改的環評初審可以在六小時內就有條件過關? 君不見這次的死傷人數眾多,為什麼當初一直杯葛蘇花高的環保團體都沒有出來說話? 換言之: 經濟誠可貴,環保價更高,若為性命故,兩者皆可拋! 對於蘇花改,我雙手贊成!對於花蓮鄉親十四小時的車程,我深感同情!
花東是台灣的淨土,但縣民絕非二等公民!去年莫拉克風災,筆者正在台東暑期進修,一場突如其來的災難,中斷了南迴公路與鐵路,讓我們回家的路,只能從台東,途經花蓮、台北,再達台中、高雄。台東、高雄,很近,也很遠。南迴公路的一坍再坍,一補再補,也突顯了此段路基的不穩固; 筆者更希望,在此段道路還沒有出現重大災情前,能夠先知先覺,未雨綢繆,做更完善的籌劃與防護,而非等到大雨來襲或是災情發生時,才來亡羊補牢,此已來不及了!
我在花東生活了近十年,對於花東有著濃濃的情感! 花東人是純樸的,但不能被當做「笨蛋」!花東人是善良的,這次會遠道抗議,嘶聲吶喊,是因為政府對不起他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