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有國中校長因為拒絕關說與能力編班,而導致一百多位新生轉到其他私校去;我雙手支持校長的看法,也為家長的心態感到遺憾,同時也突顯了教育政策無法讓家長信任的後果。

    實施能力分班,便是教改走回頭路的印證,不但助長升學的歪風,更為後段生貼上標籤。有多少的前段班級,課程是多麼的混雜、不正常,也完全失去了五育均衡與全人教育的意義,往往在教學上,需要與上級玩「躲貓貓」的遊戲,而自修、課輔、考卷、鐘點,更是校方、家長、師生間上下交相賊的伎倆。有了能力編班,勢必得在入學時來一次「考試大拜拜」,而這項測驗便是決定三年攸關生死的關鍵; 因此,為了此次的考試,便可能在小五、小六開始衝刺,間接助長補習的惡性風氣,將壓力提前釋出給孩子; 但可憐的卻是孩子們,他們沒有權利說不,因為家長根深蒂固的觀念作祟,才害孩子這麼苦,所以:「是父母教育害了我的!

    這幾年來所大力提倡的打破明星高中、高中職社區化,甚至醞釀中的十二年國教,其實在某個程度上,就是希望可以真正落實常態編班; 可是,問題來了,萬一我的孩子編到的老師是不好的怎麼辦?我的孩子受其他同學影響怎麼辦?我的孩子程度很好,用統一的教材會不會太簡單?他還要跟著步調慢慢學習嗎?這便是許多家長的疑惑之處,也是這次風波的主要癥結所在。因此,教育部如何給心急如焚的家長一個答案、一個期程,就成了重要的焦點。

    不過,話說回來,國中乃是義務教育、國教九貫的一環,原本就應該建立在基礎、平等、齊頭、均質的原則上,學校只能給孩子「基本能力」,沒有義務再為特別優秀的孩子量身打造資優的環境; 至於「自認資優、頂尖」的學生,就應該由家長自行負擔、解決,或者交由「能力分組(非能力分班)」來解決,但課程、師資、人事費用,甚至鑑定,就是一個大問題。

    而在一個正常的班級當中,一定會有前後各15%的學生是兩極化的; 身為教師的我,也支持常態分班的我,倒希望讓前端的學生學習指導中後段的學生,更重要的是,可以在強弱優劣的群體生活中,懂得尊重、包容各種不同程度的人,畢竟這是學生一輩子所應擁有的態度,也是在往後的人生道路上,都必須應對進退的。而近來的教育研究與科學實驗,更證實了:「成功是看終點,並非看起點」,太早的衝刺,反而會養成目中無人的驕傲心態,甚至會後繼無力,過早限制發展,進而低估了孩子在其他領域的潛能。

    教育是牽一髮而動全身的,能力與常態分班只是教育問題中的冰山一角而已; 教育當局應該設法讓上級、親師生有共同對話的空間,而非如全國教育會議一般無疾而終,聊備一格; 更應該讓家長願意相信,常態分班也能利於學生的升學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