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李家同教授昨天在一場演講中指出,目前各級學校的畢業典禮, 辦得太「媚俗」了; 對此,想提出個人淺見。

    「媚俗」與否,見仁見智,但確實不是一個多高尚的詞彙。 在教育界我們常提及,因為時空轉換,價值觀改變, 不論是教材設計、教學方式、教育活動、教學評量,都應該要有「 時代性」,而畢業典禮正是「教育活動」的一環, 也理所當應有別於十年前,甚至是威權時代一貫嚴肅、枯躁的作風。

    畢業典禮,總不免有外界來賓、師生的致詞, 對於大多數沒能上台領獎的同學,充其量只是一群眼神空洞的「 鼓掌部隊」,不但被強迫必須正襟危坐, 更必須隨時在冗長的致詞中,隨時警覺,給予善意的回饋; 既然畢業生在典禮上是如此的不願意,真不禁令人質問:「 究竟是誰的畢業典禮?」若是典禮改成活潑、有趣的方式, 是否更可以吸引孩子?

    為了還給孩子一個畢典的主要角色,有些學校絞盡腦汁, 希望能以演話劇、相聲、娛樂的方式,帶給學生最最難忘的句點儀式 ; 有些司儀都必須事前對稿模擬,教師、校長、來賓也都參與表演, 為的就是從六年來的教學壓力中,換得一日的解脫、輕鬆與愉悅; 更有些比較特殊的學校,以上山、下水、騎單車的方式來呈現, 如此的多元型式、寓教於樂,何嘗不是教學活動的一部分, 也將特有的在地文化,表現得淋漓盡致。

    不論是哪一種公開的典禮儀式,都應秉持著輕鬆而不放鬆, 隆重而不沈重,方便而不隨便的態度來籌畫; 畢業典禮的主角絕對是學生,活動的辦理應該符合學生的心智與本質 ; 若只是一味要求要莊重、嚴肅, 豈不是以大人的心態來看待孩子的成長嗎?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