請客不該濫情

考完試了,幾個小朋友吵著要老師請全班喝飲料,我沒有答應,問題不是因為我小器,而是「全班」太籠統了,無法顯示出學生的「個別性」。我問孩子:「你們覺得如果同學不認真看書,或是作業態度不認真的,他們也可以得到老師請的飲料嗎?」幾乎全部的學生都搖頭,也因此,他們很容易就理 解 老師不是「濫情」,而是別有用心了。

    在我的教育理念中,我告訴孩子,只有屬於大家的節日(兒童節、母親節、校慶…)、老師的生日,或者老師去旅遊所買的伴手禮,可以請「全班」之外,其他只要是以「學生」為主體的,一律需要努力爭取,有所分別,賞罰分明,才能鼓勵學生向上向善。我也常捫心自問,如果其中的二、三位沒有喝到飲料,會不會遭受同學的嘲笑或排擠? 其實身為教師的我,更常私下要那些需要「特別關注」的孩子,到我旁邊來,注意他們是否有些微的進步,而給予等值的獎勵,也以不同的標準,來評斷他們進步的幅度。

    在教育現場,我們太常以學習「成果」來評定孩子,而忽略「過程」的重要性; 在請飲料之前,我不會只問:「考100分的來拿飲料」,也不會單向地說:「前十名有飲料」,畢竟這對後半段的學生有些不公平; 通常我會詢問孩子一個問題:「請問你覺得你真的很認真準備,但考試考不好; 或者考試成績還算滿意的,來登記飲料」,前者是著重「過程」,也就是「學習的態度」,後者則是「成果」,也通常必須有確實準備的過程,才會有滿意的結果。

    在詢問的過程中,有些孩子會猶疑不定,或者擔心同學說彼此的是非,我更告訴孩子:「你對自己最瞭解,如人飲水,冷暖自知,不要愧對自己,也不要管別人怎麼說你,敢做敢當」; 的確,這就是負責任與自省的表現。整個過程,還會出現對於自我要求非常高,而且極其謙虛的孩子,比如考了九十九分,仍舊不滿意,或是有些微的粗心而責怪不已,這時候,我也會鼓勵他們,畢竟他的「結果」也是蠻理想的,足以做為同學典範。

    或許有些師長認為要不要請全班喝飲料,何需大費周章地考慮? 或許更有另一派的師長認為「飲料」會給孩子「口腹性的依賴」,造成有飲料才努力,反之則否; 但我總認為,有理由地請學生吃喝玩樂,是師生互動的一種表現,也是讓孩子自主學習、自我認知與管理的方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