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前陣子,才說要還給孩子一個有假期的兒童節,要讓孩子有一個快樂、無壓的童年,但諷刺的,才一說出嘴,馬上又打了幾掌自己的嘴,一連串的親子案件和師生體罰衝突,讓兒童的生活蒙上一層陰影,毫無幸福可言。

在這些事件中,究竟父母之間有什麼深仇大恨,必須讓無辜的孩子捲入其中?究竟老師和學生及家長間有什麼恩恩怨怨無法解決,為什麼要讓學生受到這麼嚴重的身體與言語暴力?

    筆者認為,在教學現場中,我們只看到教師的教學節數減少、薪水不差、課程簡單、互動單純,就認定教師是一個壓力不大的工作; 許多的輿論和專家,也一言堂般地大談教育理論,指責教師的大是大非,卻很少人傾聽第一線老師的心聲,讓老師說說自己的經驗與不為人知的壓力。這樣的論述,只想表達教師應該有情緒發洩的空間,並且有機會扭轉對於教師的偏見。不是只是一味地談施暴師和受暴生、好老師和壞學生的問題,而應該檢視整個教育結構面的機制。

    除了師生關係外,親子之間的紛爭也是時有所聞; 在經濟不景氣的情況下,勢必會波及到父母的情緒,也間接影響管教子女的態度; 尤其在少子化的現在,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家長更是求好心切,以過度的規範來要求子女,更可怕的是,只要再介入一個「第三者」,也就是「夫妻」的問題,一定會導致不幸的後果,最後掃到颱風尾的,又是孩子。

當務之急,一定要讓為人父母和為人師者,有學習情緒管理、情緒紓解和克服情緒障礙的方法,讓教師有更寬闊的胸襟來包容學生的錯,父母也有更成熟的智慧來冷靜處理家務事; 光是這樣,當然還不夠,社會資源、政府力量、團體諮商輔導、親職成長課程…等專業的機構都必須介入,且是以「專業」的型態來介入,而非「實習、儘量」的聊備一格來處理案件。在這次的家暴案件中,我們看到社工遭受指責,東海大學 彭懷真 教授也因此而下台,筆者非常不捨,並非他們做得不夠好,而是社會的層層壓力、部門間的環環相扣與連鎖效應,導致他們沒有心思與勇氣去承擔更多的責任,就像一位社工師說的:「我們手上的個案有五十多件,壓力大到無法想像,又受到種種法令的限制,有些看似能做的,其實根本就不能做…救了一個,只聽到『辛苦了』,救不成功的,媒體大篇幅的指責、報導,千夫所指都是社工的錯,千錯萬錯都是社工的錯…」,這和前陣子的氣象專家吳德 榮 教授和衛生署楊志良署長的請辭風波,的確有異曲同工之妙呀!

    要在瀕臨家庭危機中救一個孩子,確實是件難事; 要讓一位社工處理龐大的風險案件,也絕非易事。九巴掌事件、曹性女童事件、桃園某家長聯絡簿求助事件和北市教師的「白目」事件,以及沒有浮上台面的案件,都徹徹底底地突顯了親、師、孩童間的濃濃火藥味; 究竟對於層出不窮的案件,我們是要以「冷冰冰的數據」來處理,還是要以「活生生的人性」來探討,也是值得省思的。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