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心面對「性教育」

近日有一位國小老師, 因為看見學童在下課時間互相玩弄對方的生殖器官,一氣之下, 竟然連續摑掌九下,造成孩子身心嚴重飽受創傷; 這樣子的新聞事件,告訴身為師長的我們,除了要做好情緒管理外, 更要確實落實「性教育」。

    我們都知道,每一個階段的孩子,對於「性」 都會有不同的詮釋與好奇,而這種好奇感,就是成長的象徵, 更是孩子走向成熟必經的路程,也必會一直陪伴到我們年老的時候。 但是對於幼小的孩子,這樣的好奇,有時並非純然的「性」 所引起的,而僅是單純的好玩罷了。曾經有過一個實驗, 長期觀察嬰兒一天的生活,發現嬰兒會不時撫摸自己的生殖器官, 有時也會出現兩個嬰兒相互擁抱在一起的可愛畫面, 我們能說這是因為「性」所產生的行為嗎? 到了國小,更常見的是幾個小男生到廁所「比大小」, 或者相互談論與性相關的話題; 而十二歲以下的孩子,他們絕大多數都沒有過性的經驗, 頂多只是接觸過一些似是而非的圖片、資訊; 也就是說,他們大多數是出自於「好奇」、似懂非懂, 卻又急著想長大,而非真的「性事」使然。

而今天在教育現場出現這樣的案例,其實教師或者家長, 都應該感到欣慰,至少「性教育」的議題有被注意到, 而不再是禁忌的話題; 我們更應適時落實機會教育,告訴孩子: 這是「隱私」,應學會自保,不能相互玩弄, 而不是避諱談及這一切,視為「羞恥」,以體罰來解決這一切。 若師長只是一味避開這個話題,反而會助長孩子的興趣,益發好奇, 越想嘗試,結果導致「明知不可而為之」的後果。

    這幾年來,教育當局亦有計劃地推動「性教育」、「性別教育」、「 兩性平等教育」、「同志教育」, 這都是在十多年前所不敢碰觸的敏感話題; 但是今天,資訊的管道極其暢通、多元,相關圖片、影片、 刊物等也唾手可得,我們更應該以健康、 成熟的態度來面對這個話題,而不是將其貶為骯髒、齷齪來處理。

    性教育在傳統的家庭當中,仍舊被視為毒蛇猛獸,避之不談, 許多家長也是羞於開口,認為孩子長大自然而然就會明瞭, 但這樣對孩子在性的認知與心理健康等方面真的好嗎?如果從小沒有 給孩子一套正確、完整的價值觀,等到變成小大人的時候, 他如何以自重的態度來處理兩性的問題?看到異性在身體上的差異, 該如何彼此尊重?有了這次的新聞事件,如果我們可以在家庭、 教室裡頭,不帶「有色」的眼光來看待,不帶「有病」 的心態來學習,相信這些棘手的話題應該可以正確、健康來面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