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后旋律
聽說颱風快要侵襲台灣了,所以趁還沒有登陸前的週未,到戶外走走,享受一下風雨前的寧靜。
那一天午后,陽光果然熾熱,一直到了約莫傍晚時分,陽光的熱力才逐漸式微,雲層開始變厚,天邊的晚霞也渲染上粉紅,南風涼爽愜意地吹拂過來,才讓整個戶外的溫度暫時降了幾度。
高雄這幾年變了很多,彷彿從一個嬰孩,吸足了養分,長成一個壯年一樣。從世運要在高雄舉辦之後,北高雄的建設開始蓬勃發展,連接捷運一帶的商家、咖啡坊、簡餐店也雨後春筍般地成立; 愛河除了維持舊有的整治措施,也在沿岸架起了露天舞台,室外音樂和相關的藝文表演,也開始在城市氛圍中蔓延。整個高雄,注入了人文氣息,優美典雅。
這陣子,政府又開始在衛武營「大動手腳」,說要把舊營區改造成台灣最大的藝文中心,劇說是要成立類似台北的兩廳院,然後再結合鳳山二百年的建城紀念,和鄰近鄉鎮特有的風情,串連成一條充滿浪漫的大道。乍聽之下,似乎有些「好大喜功」,好像連在地人都投以「幻想」的眼光; 但是想想,十多前的高雄,也是被戲謔為「文化沙漠的重污染工業大城」,所有負面的形容詞,都可以派得上用場; 可是終究還是蛻變成一個令人驚豔的南方之星; 所以,高縣首屈一指的鳳山,及幾個衛星城鎮,是否真的可以有一般的命運,的確需要走一步算一步,再好好的規劃--可能性,也許不小。
於是,那個週未傍晚,我從家裡踩著車出門,就攜著一瓶水、沿著自行車道一路逍遙在林棧道上,幾個同樣單車「新貴」就在車陣中相互微笑,來往交談。我的目的地就是那個被視為好大喜功的衛武營文化園區,原來幾個同行的伙伴,都是要前往聆聽向晚的音樂饗宴。
營區內有座「榕園」,故名思義是由雀榕所築成的廣場,恰好有足的空間,搭建一個舞台供藝文團體上台表演。我看著節目表,才曉得每個週末都會有類似的表演,像相聲、兒童劇團、合唱團、民俗表演,還有當天我們所看到的雅集團樂表演。
看到這次的團樂表演,我感受到那是一種「飛入尋常百性家」的音樂,雅俗共賞,並不如想像中的中國皇帝,或是王昭君拿著琵琶那種「貴族音樂」般的有距離。其實,不論是哪一種音樂,或西洋或古典,或搖滾或抒情,或震撼或柔和,其實都應該成為生活中一種可以調劑身心,而且親民,被眾人所接受的表演型式。就像我所看到的景像一樣,表演者在台上拉、彈、吹、打、撥、敲,台下的人可以恣意地坐在藤椅上,踏在草場上,時而野餐,時而跑跳、做伸展操、遛狗、看書、翹腿聊天、打屁…,儘管很少人真的專注在音樂的旋律中,但人們徜徉在其中,也不會被看作對演出者的「褻瀆」或不敬; 甚至悠揚的國樂,可以做為整個戶外空間的襯底音樂,把空氣點綴得更有情調。
音樂真的可以安撫人心,許多人也是藉由音樂來治療身心的創傷。午后,是讓人昏睡的時刻,音樂可能可以讓你暫時忘卻大腦中的瞌睡蟲,也可能讓你在優美的旋律中,不知不覺跌入瞌睡蟲的深淵,重新被召喚回來。
充滿陽光與旋徑的港都高雄,在音樂聲中,顯得溫柔可人,好像連風神颱風都得佇留一下腳步,捨不得打亂這一場行程。
- Jun 27 Fri 2008 11:07
午后旋律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