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思考對孩子而言,實在太重要了。當我們在教學時,常看到一群孩子乖乖地坐在座位上,老師總以為他們沒有吵同學、影響上課秩序,便直覺認為孩子們應該有在專心聽課; 但是,說實在的,好幾次的經驗告訴我,他們雖然乖乖坐著,卻沒有真的聽講,更別提是否有在思考了。

    因此,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掌握時間,讓學生有思考的機會,才能確認學生是否還「醒著」,並且養成他們習於思考的習慣。例如,在語文課時,我常會隨機詢問課本相關的問題,或是帶一些語詞思考,如「形容一個人緊張,還可以用什麼詞取代?」學生思考完之後,可能的答案為忐忑不安、七上八下、手心發汗、焦慮…等。又如,我也問他們,如果答案是生字「闖」,你可以如何設計謎題,學生的答案可能為「馬跑進門裡面」、「門下面有匹馬在休息」,雖然他們的答案不見得很好,但至少已經開始在思考了,而我重視的,便是這個「過程」。

    又如數學課,我常和他們玩各種數字遊戲,例如「123」三個數字,運用各式運算符號,可以變出哪些數字,學生可能的解答為「1+2-3=0」、「1-2-3=-4」、「(1+2)x3=9」,因此,全班的答案高達數十個,甚至還有學生問,2可不可以看成平方,三可不可以看成立方。在上社會課時,我常問孩子們「為什麼」,因為以「為什麼」為開頭提問時,能讓學生有多一些的開放性思考,甚至有些學生會問我衍生出來的問題。我相信,當學生能夠「問問題」時,代表他們已開始思考了,就算孩子們問的問題不夠完美,又有何關係呢?只要老師能給予多次機會,孩子們一定會表現更好的。

    又如,最近發生極為重大的國際新聞-敘利亞男童與難民事件,我會拋出一連串的問題讓他們思考,例如:「請從氣候的角度思考,為什麼難民希望在十月以前渡過地中海?」、「請從生活經驗中判斷,怎樣的條件會吸引很多人去住或定居?並思考為什麼難民喜歡逃往德國?」、「請從各方面的角度思考,為什麼中東、北非這一帶時有難民?」。以往,學生總是期待我給予答案,自從我設計了思考的課程之後,他們開始有了討論,也敢於嘗試發表心中的想法。

    在帶領孩子思考的過程中,初步時,答案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是思考的歷程; 在歷程中,他們開始動腦,想出可能的答案並捨棄不可能的答案,他們也會用一套理由闡述自己的觀點並說服自己的論點是正確的。思考可以讓一個人變得更活、更有靈性,間接地便是影響學習科目的學習成效,也影響處事態度,因此,老師在課堂上,一定要讓學生有思考、討論、發表的機會,才能培養未來時代所需要的人才。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