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海峽兩岸十城市教學觀摩              台灣代表  林彥佑

我的「情意教學」課程經驗--以國語課為例

 

前言-情意教學是重要的,但卻常常被忽略

我常常在思考,在目前的國語文教學當中,總好像欠缺一種「人」的味道; 「人的味道」意謂著讓學生在讀完國語課文之後,能夠提昇內心的人文涵養、情緒陶冶,並且試著能夠以自己的心境來進入文本,以自己的感情來詮釋生活; 其實這樣子的教學,說難不難,說簡單也不簡單,因為我們的語文教學,太重視生字、詞語、段落的解構,甚至被考試牽著走,導致「人的味道」、「情意教學」卻被忽略了。

    但是,「人味、情意」重要嗎?當然重要,它可以讓一個人在無形中被潛移默化,逐漸影響性靈的感懷,這種滲透式的影響,是一種形而上的行為反應; 當一個孩子對國語課文有多一點感懷、感動時,他會試著在生活中也尋找類似的生活經驗,逐步尋找天地間至真至善至美的一切; 當他對生命有了體悟、省思,他會找到正確的價值觀,並觸發生活的價值與生命存在的意義。因此,我希望在我的教學中,能夠有多一點情意教學的啟發,藉以帶領學生感受文本與生活的美感。

也因此,我嘗試以這樣的角度,切入到海峽兩岸的語文教學中。

用歌聲與影片,引燃學生的學習動機

在正式上課前,為了引起大陸學生的學習動機,我先唱了一段<<高山青>>:「高山青,澗水藍,阿里山的姑娘美如水呀,阿里山的少年壯如山…」; 接著,我引出今天要上的課題-「阿里山上看日出」; 我請學生說說看,看到這個「課文題目」的時候,內心有什麼感覺?是溫暖的、期待的、緊張的、寒冷的…或是…?讓學生自由抒發。接著,我播放一段二分鐘的阿里山日出與雲海的短片,讓學生能有親身經歷的感覺。對於廈門的孩子,他們曾經聽過阿里山,有些也聽過這首歌,但卻沒有學生看過雲海,俟看完之後,我也讓他們說說看,看到了什麼、感受到了什麼。

 

讓學生感受美的句子,說出自己的想法

        這樣的引導,我嘗試以<阿里山上看日出>做為教學的核心文本。這一課描述了作者全家人到阿里山看日出,將日出、雲海的顏色變化、動態影像與內心感觸,做詳細且文句優美的描述。首先,在這一課中,我請學生小組合作,找出本課中你們覺得最美的文句在哪裡,再請他們各組發表,並說出為什麼。以其中一組為例,他們覺得最美的文句是「先是灰雲轉換成紫雲,紫雲又轉換成紅雲,紅雲逐漸變成橘色的雲,橘雲漸漸閃耀著金光」,因為把雲的顏色很仔細的描寫出來,而且很有層次; 又有一組的答案為「就在這金光閃閃的浮雲背後,忽然跳出一顆圓圓的火球,一下子金光四射」,因為作者把瞬間的感覺描寫了出來; 每一組都有不同的答案,也有不同的想法。

 

美句分析,引導生活體悟,並連結至寫作教學

    我逐步分析他們覺得比較好的文句,並歸納出最後要延伸到寫作所要注意的事項; 例如: ()作者在描述色彩時,不會只有用一個單一的色彩,而是用多種顏色去詳細描寫。()作者在短短的文句中,引用了頂真修辭,加強了文句與色彩重疊交錯的感覺。()作者的摹寫功力很強,把雲海和日出的感覺用詳盡且生動的方式來呈現。()除了外在美景之外,作者在段落後面又加強了「內心感覺」,而且各段的「內在感嘆」都用了不同的感覺用詞、修辭與句型。(),作者運用「美景的層遞」,營造出像雲海一般一層一層的感覺,值得仿寫。()詞彙運用得很自然,而且將驚訝、瞬間的語詞用得唯妙唯肖且饒富變化。

    廈門,或者說整個大陸的學生,口語表達能力普遍比台灣好,發言時亦能抓住動點,流暢表達。

    我問學生,在我們的生活週遭,是不是處處都是寫作的題材,也是美的映證,端看我用怎樣子的角度來看待呢?難怪藝術大師羅丹會說:「生活中不是缺乏美,而是缺乏發現的眼睛」, 包括一支立在路上的電線桿、一座不知名的小亭、一個遮陽棚、一棟老屋,都可以用有感情、有溫度的文句來修飾,更別說常人習以為常的晚霞、大海、花草樹木、湖光山色了。

 

請孩子閉上眼睛,用音樂、美聲,營造美的畫面

          分析完美句之後,我請學生閉上眼睛,再搭配輕柔的襯景音樂,請小朋友嘗試在腦海中營造一段畫面; 我請班上最會朗誦的學生,緩緩地唸著課文文句:「日出的燈光秀開始了…,我們的讚嘆聲此起彼落,大家都被美景深深感動…山邊的白雲湧起,像千堆雪…讓人們捨不得移開目光…」,唸畢之後,請學生張開眼睛,說說看自己在腦海中「畫」了什麼畫面。某甲說:「我感覺我好像坐在火車裡面,外面的景象一開始是黑色的,但是後來慢慢變亮,因為白天到了…」,某乙說:「我覺得自己好像飄浮在雲的上方,感覺好像孫悟空一樣,而且還能抓住太陽,很有趣。」某丙說,「我腦中的畫面不停地在變化,一下子有紅色的雲,一下子有紫色的雲,一下子又有橘色的雲,好像一幅水彩畫一樣,濃濃淡淡又乾乾濕的 」。某丁說,「我的畫面很豐富,除了有日出、雲海之外,我還幻想有櫻花、神木,雖然課文裡面沒有,而且在背景音樂裡,我聽到蟲鳴鳥叫和河流的聲音,讓人感覺非常輕鬆」。這是孩子們的想法,沒有是非對錯,重要的是他們都說出了感覺,代表已經接受、內化了某些訊息,而且能透過內心的情感來表達。 能夠「想像」,代表對某件事物有一種類比、類似的延伸與連結,這是一種「意象」的遷移,也是情意教學中,很值得推廣的。我這麼帶領,我相信孩子們們己能初步領略到「情意」的重要。

 

全班齊讀、輪讀,鋪陳雲海與文句的層遞美感

    接著,我帶領他們感受「聲情式」的情意陶冶。我把全班分成三組,共同齊讀、輪讀某些段落。之前我已經先分析過這些美句了,我歸納出了「層遞式的堆疊」讀寫策略; 本文所指雲海,是一層一層的視覺震撼感受,而每個段落的敘寫,也帶有著層遞、驚嘆的感受,因此我嘗試運用於「朗讀」,讓全班如此感受情意。每個段落我再區分成三個小節,而這三個小節的文句安排,恰好是情感「由低至高」的弱強安排,因此,第一小節由第一組來讀,第二小節由第一及第二組來讀,第三小節則三組共讀。如此的唸法,學生在引導之後,做出了輕重緩急、抑揚頓挫之區別。這樣的讀法,讓同一個段落有三種不同的音量,好比文章段落中敘景的層層推進一般。

    在情意教學中,「聲音」的表現方式也是其中的一種內涵; 在往常的教學中,如果沒有特別強調「朗讀」,學生的讀法常常都是一字一音節,沒有輕重快慢、情感之分,有如和尚頌經一般。在這一次的帶領下,我彷彿看到阿里山的日出、雲海的湧現,在學生的口中,鋪陳了出來。

 

由讀到寫,萃取文本精華,過渡到生活寫作

    課程最後,我引導學生將「讀」連結到「寫」,針對美句分析時所歸納出來的寫作重點,我希望學生能運用於接下來的寫作,包括「文句的層次感、頂真與摹寫的修辭、景象與內在情感共同建構文章」…等。我讓孩子自由發揮題目、從生活經驗中找素材,文章重點聚焦於「動態景色」的描寫,短文一百字練習即可。十分鐘過後,他們的短文如下: 某甲寫著「街上的路燈逐漸亮起,原本白色的燈火,逐漸轉成淡黃、再轉變至深黃,把黑暗的夜晚和街道,都灑得金黃…」; 某乙寫著火燒雲的景色:「放學了,我們即將返家,我看到天空的片片雲朵,出現了層次分明的色彩; 從橘色變成粉紅,粉紅變成紫色,紫色變成深豔的紅,這一切,彷彿大火燒成雲朵似的亮麗…」; 某丙寫著:「今天的天空真是特神奇的,一早起床還看得見陽光,但是到了學校之後,卻烏雲密佈,過了不久,下起了傾盆大雨,非常黑暗,我想像著,好像有人拿著一塊黑布,把天空蓋起來了呢!」。每個學生的作品,都是生活經驗的累積,也是情感與文字交融的結晶。

 

結語-情意教學,培養有人味,有心感的學生

    在廈門觀摩交流的這一堂「情意教學」中,我看到了學生的可塑性,看到了文字背後所蘊釀的情感,更看到不同考試教學的認知、技能操作。在大陸,也許他們對文本的情感詮釋早已高於台灣的我們,但我認為我們所朝向的教學方向,仍有些許的不同; 他山之石,可以攻錯; 教學是一場藝術,沒有絕對的好,也沒有絕對的不對,期盼我們能相互擷長取短,見賢思齊; 更重要的是,在教學的過程中,我們要引導孩子,究竟是文本的片段知識,還是人味思索,都是值得探究的。

   (全文完)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