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向命運低頭的阿皓
阿皓來自一個低收入戶的家庭,父親靠打零工維生,母親在廟口賣蔥油餅,放學後,阿皓第一件事,便是從學校騎腳踏車到廟前,把書包放在廟裡的服務台,接著,便開始了天黑前的「擺攤生活」。
父親的工作不穩定,時有時無,更常的時候,是陪著阿皓的媽媽,幫忙攪和麵粉、揉麵團,做成一顆顆光滑油亮的蔥油餅的團; 這對滿手盡是皺痕和一些些油包的夫妻,是阿皓向前、向上的動力,也是阿皓從小的偶像; 他在雖然知道自己沒有給阿皓良好的讀書環境,但始終不曾放棄他,也給家庭完善的家庭教育。
阿皓沒有補習,所有的功課都在學校完成,遇到不會的,先做記號,再一次解決,很難想像,沒有補習的他,課業竟然可以當數學的小老師,保持在班上前幾名,甚至還全校排名都榜上有名,才藝、體育方面的表現,也在水準之上。學校老師知道阿皓的情況,都會特地向出版社多要一份參考書和評量,讓阿皓練習,勤學的阿皓始終不曾辜負老師的期望,這樣的人生境遇與求學態度,不斷在校園迴蕩,也寫入了校園刊物。
這陣子,麵粉漲價,影響了阿皓父母的生意,阿皓希望父母能夠堅持下去,他更相信,只要我們能夠腳踏實地的做下去,就算賺得不多,也可以穩住老客源,維持基本的生活開銷。阿皓天天守在攤前,一遇空檔便拿起課本孜孜地啃讀,攤位當做書桌,夕照當作抬燈,把時間看得比別人更重,把命運看得比別人更開,這就是阿皓動人的地方。
基測前,阿皓依舊在攤前苦讀,回家幫忙叫貨、攪麵團,還要教妹妹讀書,父母親不捨孩子在面對基測前仍需為家裡賣力付出,總叫阿皓暫時放下手邊的工作,放學後留在學校多看點書; 阿皓堅持攤子是全家人的,讀書考試是其次、個人的,能分擔家人的辛勞,才是幸福的泉源; 更何況,校排總在中前段的阿皓,對自己的基測相當有自信,就算考不好,也還有其他補救的機會。
基測國文科,阿皓在作文題目「我在成長中逐漸明白的一件事」當中,娓娓道來,敘述了自己和父母的生命歷程: 他逐漸明白父母親不論風吹雨淋,擺攤是為了讓家裡有更好的經濟環境; 他明白師長對他的付出,背後總有著濃濃的師生情誼; 他明白能夠全家人守在一起是最幸福的一件事; 他更明白,沒有這樣的命運,怎麼能夠激發出他的潛在鬥志呢?
他的作文感動了閱卷老師,拿到了六級分的高分,也如願取得前三志願的門檻。相對於更多同樣六級分,同樣進入前幾志願的國三生,阿皓的事蹟更顯彌足珍貴,當他得知這個消息時,他沒有自豪,只是默默地感謝老師無悔的付出,感謝父母堅毅的精神,做為他學習的模範。人窮對不窮,是阿皓最完美的寫照與詮釋。
沒有礁石,哪激得起美麗的浪花?沒有刻骨銘心的事蹟,故事豈會動人?阿皓是八年級生的典範,但願這樣的故事,可以讓更多人的生命因此而豐實,讓更多陷入低潮的人,找到希望的春天!
- Jun 13 Mon 2011 15:43
不向命運低頭的阿皓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