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盛夏.單車.國境之南

也或許,能在極度被開發的西部台灣,找到一片依舊保持著原始風貌的魅力,是生活的奢侈,也是當地人的驕傲吧!我就這麼乘著單車,一路從高雄,途經小港、林園 越過歷經八八風災重新撐起的雙園便橋,就踏進國境之南。

    確實是國境之南,豔陽彷若免費大放送般的,持續在熱度上加溫,整個南台灣籠罩在一片沸騰的狀態; 大概可以這麼說,整個屏東的地形與地理位置,讓屏東著實成了一個大烤箱,我們每一位旅人,正像烤爐裡的糕餅,隨時可能有碎裂、爆漿的可能。

    越往南邊駛近,越是溫度計上的紅色警戒,不過,我倒喜歡這樣地接受陽光的洗禮,接受一種讓自己昇華為陽光男孩般的陽光,儘管熾熱,卻幸福洋溢,儘管酷熱,卻通體舒暢。

    我更喜歡過了佳冬那一段,小小的客家村落,濃濃的人情氛圍,蜿蜒轉進鄉內,更令人有時空交錯的恍惚感動; 百年的古厝,懸掛著現代化的茶飲招牌; 老式的磚瓦,襯著屋後一幢幢新式的樓房,連孫子牽著阿公,手裡都得舔著新款的棒棒糖,母親接送孩子,彷彿墜落在世代間隔的更迭中,猶疑。

    可,不知為什麼,我不知不覺就愛上這種新舊結合,時尚與復古融為一體的後現代感覺,就像在夜市裡,有著太多的古早味,讓時代在更新的腳步中,注入丁點兒慢活的步調。

    我持續奔馳在南國,以一種心嚮往之的神態,期待著台一線和西海岸如何輕快地在午后揚起一曲悠揚,讓海風化為背景音樂,旅人是音符,里程是小節,椰林與艷陽是永遠的反覆記號。在盛陽中,我化身為海洋之子,攀上消波塊,ㄔ亍前行在沙灘上印下美麗足跡; 海浪不會是燠熱的代號,反倒是一波波的沁涼,直襲我心,讓所有旅人都想脫掉上衣,卸下綴飾,在浪裡恣意消暑。

    南國的椰林,錯落挺拔,搖曳著盛夏的幸福。我特別喜歡陽光灑落在椰林上,透露出斑駁的光影,印象中,地中海、夏威夷、峇里島就是永遠捧著這樣浪漫的旗幟,號召所有青年男女到此共度燦爛的時日。

    又如上一刻在佳冬般的時空錯置,究竟南歐在北半球,或者峇里島在南半球,地球這一端是酷暑,此刻的那一端呢?

    旅行者的思潮,永遠有著不同的地域幻影,在每個時空當下,蕩漾出高反差的想像。

    這一段永無止盡的省道,從枋山以南,緜延至墾丁,曾讓極度陷入人工世界的人有種慨嘆的感覺,他們無法理解怎麼玩海、怎麼尋求刺激、怎麼創造視覺與聽覺的震撼,甚至怎麼消費自己的荷包。嚮往自然的使者,如我,長久以來,總有一個不成文的使命: 我們必須永遠守護這片海洋,守護山林,哪怕海被玩成了經濟價值,刺激成了城市熱鬧喧嘩的水泥設施,或是感官的震撼成了非自然意象,又或消費成了慾望與貪念的解釋,我們這群使者,總要挺身而出,維護這片碩果僅存的西海岸--這片國境之南。

    我還是喜歡這樣廣袤,湛藍如寶玉的海; 薰風夾帶著海的鹹味,陣陣撲鼻,沾黏在皮膚上,淡淡的; 陽光映照出自然的野性,散發著迷人的亮度。黃昏的沙灘,就是有一股莫名撩人的姿態,可以沒有理由,不需多加思考,就自然而然向它,擁,抱。

    南國的風,吹呀吹!從西南方吹向東北方,打包大量的暑氣釋放在土地上,在屏東的這片南國,永遠有著過人的熱情,一路迤邐近百公里,在小島上蔓延開來。

    海天一色逐漸褪去了鮮明的色澤,夕陽掀起泛紅的輪廓,南國的溫度逐漸冷卻,空氣中瀰漫著化不開的熱氣所醞釀而成的氣味。

    穿越狹長的枋山鄉,便來到車城,一個行經墾丁的必經之地; 原本不甚知名的小地方,因為「海角七號」一部片子,讓車城在一夕之間爆紅,沿途竟是相關的廣告張貼,抬頭處處可見:「阿嘉躲雨的地方」、「問路的小巷」、「柑仔店」、「歌手徵選會現場」、「宴會的地方」…。

    車城是一個電影與旅遊結合的最佳印證,我便騎著單車,徜徉其中,按圖索驥,背著肩包,穿越大街小巷,化身為「山寨版郵差」,回憶起電影中的情節與場景。車輪一圈圈駛過靜謐地村落,彷彿有著今與昔之落差,遙想、幽思,更像片中的主角阿嘉一樣,經過愛情的滋潤,在汗水中洋溢著幸福的情感。

    為了旅程的速度與順暢,我便在車城國小略做休息,叫幾位當地的孩子充當我的旅伴。車城有一些原住民孩子,面龐輪廓略深,身手矯健,是我在城區鮮少接觸過的; 我便詢問他們一些問題,其中一個孩子伸起手來,指向遙遠的天:「恒春在那裡,很遠很遠,要騎很久吶…」,原住民的口音和童稚的語調,讓疲累的我更想歇下來與他們多聊一會兒; 他們說他們不愛唸書,喜歡在大太陽底下遊戲,喜歡和老師玩; 他們的活動範圍小小的,不過車城最主要的一條熱鬧街道罷了,逛膩了,便到同學家裡串門子,不然到學校宿舍找老師聊天。

    真是一群單純的孩子,我倒喜歡這樣沒有課業顧忌,沒有爾虞我詐的純然,究竟城市與鄉村、熱鬧與寧靜,功利主義與自給自足、升學至上與順其自然…,他們有著怎樣的區別,或著宣示著什麼意義。我這麼想著,在寂靜星空下,和著一群孩子自在的笑聲迴盪裡,向夢鄉滑進。

    夢醒,整裝再出發,我在車城保力社區甦醒,在陽光與雞叫聲中起身,這是鄉間特有的情調,一種床頭最和諧與最自然的晨曲。保力社區,在彎進省道的小路中; 早晨的保力街道,有個小型的市集,賣雞肉、豬肉的小販,裸著上半身揮刀吆喝,賣菜的端坐在板凳上熱情地叫喊; 我像個誤闖進村落的陌生人,被一群村民盯著、打量,打量、盯著。

    這便是小地方的生活,沒有貪念,只有滿足; 沒有精緻,只有簡樸。

    告別了車城保力,便往最西端的射寮、海生館邁進。沿途右邊是台灣海峽與防風林,左邊是小山丘,從車城到海生館,再一路奔向後灣、山海,經龍鑾潭再至恒春鎮上,約三十公里路程,盡是原始風貌,樹枝開展足以掩蔽自行車道,但一早的艷陽仍肆無忌憚地向我們宣戰一天的開始。過了近二小時的鏖戰,總算風塵僕僕抵達恒春。

恒春是個名符其實的古城,因為以「思想起」民謠聞名之故,所以一踏進恒春,便感受到不同的藝術氣息與人文底蘊; 不論是建築、店家、路名、街區、商圈,都讓人有驚喜帶點懷思的感覺。忘記哪位旅行作家這麼說了,「一個地方要有自然景觀做為搭配,才可以突顯出喘氣的綠色空間; 一個有人文的地方,除了現代創作之外,還需有歷史建築作為輔佐與見證」,或許恒春有著地理上的優越吧!讓山、海、河同時座落在這個小鎮上,也讓國家公園的名號更在此錦上添花,增色不少。

    儘管恒春墾丁有著現代青年朋友的魅力,但我還是喜歡恒春鎮上幽幽的氛圍,它足以讓人回溯歷史的滄桑,遙想古代先民披荊斬棘、驍勇奮戰的辛酸血淚,建構屬於現代人的文化觀點。就像恒春那些城門,儘管斑駁、傾圮,可誰能忘記歷史、族群的時代性?

    恒春的夜,讓旅人在午后陰闃的濛濛細雨中,更顯蒼茫。我看到幾個恒春、滿州、車城的耆老,在舞台上撥弄著琴弦,也撥弄著歲月的輪軸; 他們輕唱的不只是民謠,不只是撫琴彈奏悠揚的琴聲,而是數百年來抑鬱在心中的歌聲,低沉而餘韻不絕,是庶民的卻也是高貴的,是小人物的卻也是世界巡迴最具在地性的。

    我騎著單車,緩緩地繞行在恒春小鎮上,攀爬上城垛,品嚐著小吃。夕陽若隱若現,在雨中更增添別具詩意的韻味。

    我想著此刻的恒春,曾造訪過的車城、枋山,想著這樣充滿鄉村與小鎮氣息的國境之南。我還要花費多少的心神,才能夠再踏著那伴我尋幽探查的單車; 還是,就在朦朧的霧色中,讓遠方的燈火漁船,陪伴著,睡去,直到想離開的時候,再揮別南國的幸福。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