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由觀光局舉辦的特色夜市選拔,將於今晚一決勝負,不論是士林夜市勝出,或是六合夜市勝出,甚至半路殺出程咬金,筆者對這次的「選戰」想提出一些看法。

    個人認為,現在全台許多高知名度的夜市,走的其實都是流行時尚、年輕族群的風格,和早期台灣傳統因貧窮、經濟困難所發展出的廟埕小吃、傳統文化有著很大的差別,也就是說,現在這些「有頭有臉」的夜市,其實對於四五○年代這輩的民眾,並不是很友善,不論是推出的商品、動線規劃、服務品質,在某個程度上,都很難滿足他們的需求。

筆者有一次帶家人逛某知名夜市,看見一攤賣新潮的xx餅的,六十歲的父親詢問「這是什麼?」之類的問題,還沒決定是否要買,就被老闆旁的友人指指點點說著:「反正他們這些老人家就是看不慣我們這些東西就對了…」。

    剎時間,我放眼望去,整條夜市的人潮,平均年齡大概不到三十歲,當中就屬我雙親最年邁了,也難怪這些商家瞧不起我們; 難怪住台北的六十多歲阿姨和姨丈坐在西門町的人行道椅子上,感嘆著:「看來看去,只有我們最老」。

    我倒喜歡住家附近那些不起眼的小夜市,攤販盡是一些四五十多歲的「本土人」,又務本又土氣,向他們買個東西,可以聊上好一陣子,反正大家都視為朋友,你不嫌我賣的東西落伍,我也不嫌你的口味不夠多樣化,所營造出來的氛圍,便是小小的生意,濃濃的情感。

    這次鳳山有個夜市也上榜,卻始終敬陪末座,但卻是父母親最喜歡去的夜市之一; 它的名氣不大,特色攤位也沒幾間,原來,這個屬於「老年族群」居多的夜市,永遠無法晉升的原因,竟然是「這些人」都不會上網「灌票」,也不競相趕流行呀!

    再者,這次所宣稱的「特色夜市」,筆者卻不認為其「特色」有足以區別各個不同的夜市,簡單來說,你賣了蚵仔煎、香雞排、香腸,難道我這裡的夜市就沒有嗎?我回想起龍應台女士曾在一篇文章裡提及的「文化大拜拜」,個人倒認為,這樣呈現出的千篇一律的夜市,每個夜市都想搶頭香,人數多的地方絕對勝出,呈現了毫無意義的「夜市大拜拜」。

話說回來,夜市應該是一種庶民生活所構成的市集文化,既然是庶民、普羅大眾的,價位就應該親民才合理,但以筆者居住地的某個夜市,其價位真是「高得嚇人」,這究竟是「貴族夜市」,抑或是「庶民夜市」?還是冠上「觀光」的名號之後,就可以肆無忌憚地飆價了呢?

    這段時間的夜市選戰,確實讓夜市充滿了人氣,但筆者更想表達的是,請多關心「小型夜市」吧!那才是真正草根性力量所在!它們沒有顯赫的夜市名稱,也沒有登上舞台的機會與加持,只能默默地打拼,但既然關心了「夜市」這個話題,也順勢「雪中送炭」一下吧,別只是「錦上添花」呀!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彥佑 的頭像
    彥佑

    洄瀾墨客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