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抒壓慢活,生命慢遊--「無魚蝦嘛好」

 

難得利用假期,到郊外的一個村子走走,兩旁都是竹子搭成的小屋,一條小溪把村落隔成二半,一半以畜牧為主,另一半以農作為主,儘管形成二種不同的產業,但一座簡單的石板橋,就輕而易舉地連接二個村子。許久未到這樣的地方悠遊,倒也讓心情舒坦許多。特別的不是這些產業和村子,而是這條溪。

    這條溪在數年之前,是一條骯髒、幾經污染的臭水溝,實在滿難想像在世外桃源的山林中,竟然容得下這幅景象,就像在瑞士的大草原上,突然被拋了一袋袋的垃圾一樣。後來,經過村長和村民的經次協調,終於凝聚了彼此的共識,決心讓這個村落煥然一新。

    幾年後,除了明信片上的山川之外,我實地走訪,看到幾名婦人,就真的在河岸禱衣,閒話家常,幾位小朋友就在小溪裡抓魚蝦、戲水,著實和自然合而為一,形成一張最淳樸最真誠的畫面。台灣早期流傳下來的俗諺:「摸蜆兼洗褲」或是在溪邊打撈不到魚的自嘲:「無魚蝦嘛好」,其實都是這時所呈現的最佳印證。

    當下,我又對「無魚蝦嘛好」這一句的感受最深; 或許是因為這一群孩子的天真、單純動作感動了我吧!或是山林裡的孩子,天生一副惹人討喜的模樣; 總覺得他們每一記笑容,每一個回眸的眼神,甚至是一種對待外人置之不理、干我何事的灑脫,都足以興起我對他再三認識的渴求。尤其最令我敬佩的是: 他們對於自己本身的生命態度以及對於外人沒有居心、沒有防衛的超然。

    或許是上蒼在造物造人時,就是要做到調合、自然、平衡吧!在城市裡,我們經歷了爾虞我詐、你爭我奪的現實,連單純的微笑都可能藏玄機,連最真誠的握手都可能是一種目的; 所以在另一面的生活場域裡,我們更需要一種毫無心機、沒有城府的生命視野。

    三年前,自己躺在病床上治療了半年之久,對於自己的生命態度,何其地開闊,何其地自然! 雖然病榻是如此地暗沉與狹窄,但心中的寬度卻足以容納所有的哀愁與有形無形的傷口。當時,我真的要的不多,只是誠摯地向上天禱告,讓我的腳傷可以順利復原,身體保持硬朗; 曾經貪圖的金錢、名利,或是追求的知識、學問、書籍,甚至都拋在九霄雲外。我坦然地面對自己,與內心對話: 我不能走路,何必要錢去逛街血拼?我何必擁有名聲去告知他人我有滿腹經綸?

    生命就是如此的奧妙,可以曾經是趨之若鶩的,曾經最寶貝的東西,在轉換另一個時空下,全然不再需要; 但也相當有可能的是,在那些曾被視為草芥,如蔽屣的東西,卻在某個時間點上,異常珍惜。有句話說:「魚與熊掌不能兼得」,除了告訴我們只能選一個、擇其所愛外,更告訴我們生命運行的道理,今是而昨非,昨是而今非,不是所有的東西都要的到,也不是所有要的到的東西都是我們的,物件如此,生命何嘗不是如此?

    有一次上研究所的課時,教授在桌上擺了一盆萬年青,要我們用一段詩句來描述它的心境。有的同學寫出翠綠、茂盛; 有的寫下喜悅、歡騰; 當時,不知是受怎樣的衝擊,我竟寫下如此悲觀沈悶的詩句:「萬年來的孤寂,青得只剩下斑駁」。人家說,心役於物或者心物合一,就是這般道理吧!

    如果我們不讓外物干擾了心,唯一的方式便是坦然面對自己、將自己放諸一切皆空。人們因為有慾望,才會有種種的行為,當然欲望沒有所謂的好與壞,但過多的欲望的確會帶領我們走進一個黑暗的深淵,迷失自我。其實,我們要這樣的東西卻要不到時,退而求其次,也是能夠滿足自我需求的; 我們常說,需要的不多,但想要的太多,尤其現在產業發達的時代,有大多數的人過著「非必要」的生活! 像是,一定要喝飲料嗎?一定要看電視嗎?一定要用電腦嗎?當我們被外界、機器、資訊征服時,我們不得不承認,人未必勝天,人性也可能墮落到被科技文明打敗的地步呀!

就像遠方的那「山林態度」一般; 小孩子們可能玩不到電腦遊戲,但是在水中嬉鬧何嘗不好?他們可能吃不到城市裡所謂流行的產品,但他們的特有野菜何嘗不是山珍海味!又像他們撈不到魚,但蝦子何嘗不能煮食、把玩?所以最簡單的生命方式,最富有的生命價值,莫過於讓心歸於最原始的「初心」,不被萬物干擾,不渴求過多慾望; 簡單說來,那就是一種無謂、無虞的「無魚蝦嘛好」生活。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