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舞牆
青春的舞牆,在油漆工的一刷一抹一刮一填一塗一擦的筆觸下,覆蓋了,模糊了,消逝了,煙消雲散了; 但,至少它還存在一些軌跡,至少挖土機手下留情地,祇輕輕撫過,卻使不出毀人青春的舞牆。
這片舞牆,是在高中時代畫出來的,由畫工細膩、創意非凡、別具巧思、匠心獨運的同學,共同組成一個「青春趕死隊」所畫出來的,連不會畫圖但卻熱心提水、買餐盒的同學也為了在舞牆上留名而在過程中不斷毛遂自薦,好大喜功。總算在大功告成時日,也獲得一個青春時期的沽名釣譽與掌聲。
舞牆上,沒有硬性規定畫什麼主題的畫,只強烈規定禁止出現腥、羶、色等暴力血腥的圖騰; 屬於我們的那個年代,沒有人強迫你要迷信反攻大陸、解救同胞,或是要你畫一個中華民國的國旗,上面寫著軍民合作、團結齊心的字樣; 沒有政治的味道,讓我們可以「暢所欲『顏』」; 沒有主題的限制,讓我們的舞牆有了更多元的面貌。
於是,保護地球、遵守交通安全、不亂丟垃圾、節約能源、反菸反毒、防治性侵害成了每一個校園清湯掛面的孩子們,最刻骨銘心的記憶。
然而,屬於九○年代最夯、最酷的流行話題,卻在當時的保守時代裡,毫不見蛛絲馬跡。
那一次,舞牆每班都分配一面,一面的大小大約二個榻榻米的面積,不大也不小; 可在畫慣四開圖畫紙的人,並且習慣用2b筆和水彩筆上色的人來說,這片舞牆絕不是一、二節課可以完成的。彩繪舞牆,不是學生用的水彩,而是做工用的油漆,所以可能的毒性、油漬、沾污與現代文明中的所有有害氣體與揮發性原料,都要有為了留名而做捨身取義、從容就義的打算。同學間不斷地戲言著,衣服上不見染上幾點色料的瀟灑,沒有資格說參與過這個屬於青春的歲月,屬於校園的狂歡,屬於回憶裡的印記—而那筆紅配綠外加狗臭屁的簽名,依舊陳封在衣櫥裡,越陳越香。霉味與汗漬,都被排除在記憶的框框中,連味道都足以勾起青春的叛逆與不解。
如果說那面牆,承擔了班級團結合作與年少情懷的責任,那麼每個人的確在這個歷史性的一刻中,為自己盡了不少義務,貢獻了不少的心力。舞牆,在某個程度上,是個課程,也算是個休閒; 舞牆,顧名思義,是在牆上「跳舞」,舞出一個有主題性可言的牆,舞出一個曼妙流暢的線跳,舞出一個可以讓眾人賞心悅目的牆,並且舞出一個可以名垂千古,在學校的存在年代中,不被抹滅也揮之不去; 可油漆刷如膠似漆地沾染在牆上,跳不出舞動的肢體動覺; 也絲毫沒有節奏與韻律,像一個三歲學舞的小孩一般,手忙腳亂,筆工拙劣也處處乾皴,停滯不前,也每每在一個長條縫中,陷入彩繪的泥淖裡。
你可認為,舞牆的舞與動感的化身,統統集聚在一片如平滑柔順或晶瑩得照得出人形的牆?
校長在台上向每一位為歷史留名的孩子們說:「碰運氣; 籤運好的是好牆,不好的就是爛牆。」校長還說,他期待「爛牆出高徒」,可誰知道在一片屬於爛牆的排擠效應下與校長的一聲玩笑話中,卻鮮少人知道,這面斑駁的牆道出了歷史的見證!
有一整面牆,是學校歷經七十年代的一次地震所震出的刻痕,不粗不細不直不彎不長不短,猶如一條細黑的蛇類,在牆上攀行的痕跡,蜿蜒在牆面的每一處,從左上斜橫到右下,再從右下直切到最上方,譜成一個最沒有規律性的構圖。細縫中可能抽掉刷子的毛,還可以在數年之後,留下結網的空間。聽學校的老師說,地震的那一次,鄰近的校園,有的操場pu跑道變形,有的教室結構損壞,經教育局指示先暫時封閉,學生安置到社區活動中心; 有的是民宅半倒、全倒,更令人遺憾的是,有些人是被大石塊、小石子壓在地上動彈不得,最後仍舊離開人間。當時的學期初,學校陷入一片愁雲慘霧中,老師忙著打電話到學生家裡,校長忙著慰問老師; 新聞不談,光是周遭親朋好友不幸離去的消息,就常令人為之鼻酸。
那一整面牆,曾歷經全校師生的投票與家長的抗議,認為應該拆毀,因為隨時可能有崩塌的危險。在校期間,離大考最近的一次地震,就是轟動全台,甚至在SNG的傳送下,成為全球矚目的焦點--九二一大地震。那次的大地震,勾起了學校資深老師對於校園圍牆的記憶,也勾起了那件慘不忍睹的事件!
九二一過後的每一節上課,老師難忍悲慟,除了向同學進行心理輔導外,學科上,總是將焦點擺在與地震相關的問題,比方說車籠埔斷層位在哪裡?地震深度與芮氏規模的差異?地震的原因是什麼?地震相關的英語單字與新聞要記熟; 甚至連地震所接收到的時間差距,來算出觀測與地震源的距離。從那一次的地震之後,我才知道,我所處在的尷尬年代,是一個教改最紛亂的時代,我也才在詭譎多變的教育政策下,終於釐清什麼是「統整課程」,我才知道,那些被官員們說得冠冕堂皇的教改政策,以及被我們束之高閣的教育議題,都搞得讓教育曖昧不明; 每個人都戰戰兢兢的聽老師說有關地震的相關考題,卻整心也戰戰兢兢地擔心餘震的到來卻依舊學不會的防災守則。
然而,舞牆的活動就是建立在這個「悲劇」上,眼淚可以凝聚成柔性唯美的力量,轉化成一筆一劃如細縷般的情感; 寂寞可以昇華到擁抱與熱情的感性聲音—無情的天搖地動的能量,可在牆的班駁、碎裂中表露無遺,然舞者的生命力,卻在繽紛的彩筆下,風華再現,風情萬種,呈現美麗。
學校要改建了,這個消息已經在一年前就聽聞了,但遲遲沒有眷戀校園的情愫,邀請曾經在校園中舞動青春的我們重返校園。還在學校任職的老師,以及那些沒有真正在高中求學時期歷經九二一的青青子矜們,搶先在校園的一隅,陪著老牆,留下燦爛的身影與青春的不羈。每一張照片在校園電子佈告欄上流傳; 每個可人的倩影,在佈告欄上張貼著,記錄著學長姐們為舞牆彩粧的風采與盛況,但背後卻是歷經苦難與煎熬的浩劫!
佈告欄上,馬不停蹄地閃著跑馬燈:「校園舞牆是否拆除,請按大寫V投票…」。最後的投票結果,贊成拆除的只有3%不到,但認為應該保留的學生,卻高達97%; 可是,最終實際運作的結果,卻令人震驚; 因為學校的不負責任,惡意將校園的bbs關站,並且將投票系統改成每一票都是無效票。網站關了將近一個月,在校學生沒有一個願意站出來向學校提出舞牆應該保留的建議,也沒有一個老師認為應該為舞牆的生存請命; 可是在已畢業多年的我,在為自己的工作打拼的時候,卻只能在異鄉,內心獨自蘊釀著自私的無言抗議,卻做不出任何實質的助益與捍衛舞牆的力量。
一個月過後,是母校的期末,也正是學生的放假日; 聽前幾屆班聯會會長說,學校故意選在月前辦投票,是故意要讓學生沒有機會到學校提及與舞牆相關的事,讓學校在拆除舞牆的時候,可以無後顧之憂,並且做為寒假進行校安工程的合理藉口。
但是,歷史的記錄,可真能在一夕之間,毀滅?可真能在一個怪手的壓制下,倒塌?
一個屬於青春的記憶,與紀念冊上的永恒,就在學校改建與新任校長的指示下,面臨生存的危機。
舞牆沒有生命,但它的生命是由一群曾經年少的孩子舞上去的,是顏色讓它栩栩如生,是孩子的歡顏讓它活靈活現,是青春的付出,讓它沒有連同歲月的無情隨之老去—十八歲的中學生,就和十八歲的舞牆,共同守在校園內,守在一個依舊充滿笑聲的笑園,守在一個曾經有過足跡有過朗誦聲有過嘶殺聲有過汗水血傷交織的校園呀!
舞牆,終究像個啞口無言又噤若寒蟬的孩子一樣,永遠長不大,也沒有青春的叛逆與反抗的力量; 它默默守在校園中,卻絲毫引不起師生們的注目; 它陪過了數以萬計的孩子,走過大考的壓力,走過成熟的時期,卻連一顆最忠實最璀燦的心,都不被師生祝福與祈禱。如果說,舞牆是維繫我們情感的象徵,它是否也滿足了我們的心牆?讓心交融在牆上,用有形的彩筆揮灑,用無形的意念感應。
青春舞牆,是道有形的牆,但卻沒有任何的生命力; 巨大的怪手,打下了一半的生命力,留下一片空白的面,只容得下我們的幻想與沉思。
- Aug 13 Wed 2008 08:41
青春舞牆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