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副總統與王金平先生共同推動的「小秀才學堂」,預計於農曆年後試辦,並盼一年能達到一千班。教育部有感於城鄉差距與偏遠地方的資源不足,因此從幾年前先後辦理幼兒優先入園、教育優先區、攜手計劃、教育史懷哲、國中技藝教育學程、關懷中輟生,還有這學期的課後照顧等措施,反應不一。
這一次的小秀才學堂,筆者給予肯定,除了對學子而言是一大福音外,對於家長更是一件大禮,因為幾乎是費用全免。這個措施主要是以村里、社區為單位,由退校赦師、大專生、公務人員、社區志工擔任教職來進行教學。
一來,以村里為單位的教學,往往勝過先前所辦理的各種跨村里的輔導。同一村里的文化較為相近,學生在這樣的環境下學習,必然較能有相仿相得之效; 家長在接送上也較為方便。尤其原住民地方,雖然一鄉全為同一族群(阿美族),但散落在各村落的卻有各種區分更細的族群(南勢阿美、海岸阿美…等,其語言亦有些微的差異)。
二來,偏遠地方的村里,常是晚飯過後,就只剩幾戶人家點著燈; 若是開設了學堂,必然能活絡村里; 筆者也建議,不僅只有學生能加入,連父母、甚至想繼續唸書的村里民都能參與。而由於以村里為單位的學堂規模小,人情較濃厚,應該可以讓大小朋友一起學習,就像一家人般; 實現「山村猶有讀書聲」的理想。
以往教育部的開設班別,常須滿二十人始能開班,對偏遠地方的確有困難,這次的小秀才排除了這種疑慮; 而且更積極地讓學生參與,製作個人的「秀才名牌」外,讓孩子知道秀才就是最優秀的自己,藉以提昇偏鄉孩子的信心。
之前台灣有諸多小校遭裁撤,現今多了秀才學堂,不啻是給弱勢孩子一個機會,更讓中低收入戶、刺激不足的孩子也能享有平等受教權。筆者對於此舉的立意給予肯定,未來,更希望能教授課業之外的才藝。
- Jan 21 Sun 2007 11:48
小秀才學堂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
發表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