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區大學應聚焦於公共社會
社區大學研討會於四月底舉行,舉者想提出我對社區大學的認知。
社區大學有別於一般的教育,即在其本質上的不同。學校教育著重套裝知識的汲取,藉由同年紀的學生互相模仿、學習,共同取得知識的骨架,而環顧台灣的教育環境中,一種有形的體制運作,一種無形的價值枷鎖,在在限制了學生的發展,抑制了創造、思考能力的培養。社區大學藉由一群有共同理念、不同年紀、不同人生歷鍊的學員聚集在一起,針對共同的興趣與話題,藉由不斷激盪與探討,彙集多方意見,凝聚共識,俟思想成熟,與社會上議題不謀而合之後,即是強而有力的公共論述。
長期催生社區大學萌芽的黃武雄教授,日前發起的千里步道即是由民間所發起的,從規劃、勘查、執行、管理乃至經營全權下放至民間; 社區大學的力量即在於每個人都能走出個人領域,關心社會脈動; 當每個公民能夠成為社會的主人時,人會興起一種自我價值感,此內在感受即來自參與社會事務與深化公共思考。
社區大學不是由菁英階級所組成的教育方式,而是以重構知識為基礎,從事交流、分享與表達的開放學校。目前的社會仍是個菁英主流的社會,菁英思維的觀念一直存活在菁英分子身上,而這正是菁英級的知識分子難以擺脫的意識型態。社區大學應走出標榜專業知識的菁英教育,融合經驗知識與套裝知識,彼此相互連結、滲透; 社區大學的講師亦不應該有過分強大的主導; 社大學員的背景為高度異質個體,是故學員不易接收專一又專業的知識,而寄望課程給予多元化、經驗化且生活化,不斷藉由討論、省思,更深入了解自己與他人的思考,以期和他人的經驗連結。
社區大學是一個從基層社會的角度所興辦的學習場所,吾人期盼社區大學能儲備人的能力,促發人用比較長遠的觀點去看問題,為公民社會鋪路。
- May 02 Tue 2006 14:00
社區大學
close
全站熱搜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