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小學生因心智不夠成熟,往往容易有小磨擦,甚至為了一些看來無關緊要的小事而爭得面紅耳赤身為國小教師的我,面對這些問題,早已習以為常。

    當我看到學生在爭吵時,往往我不會馬上過去制止,除非已經出現拳打腳踢等危險動作,或已口出穢言等不堪字眼。當我走到孩子旁邊時,他們有時會看到老師而停止爭吵,雙方「你不情我不願」地草草結束,以免惹禍上身有時雙方會無視於我的存在,而繼續強詞奪理地為自己辯解。我喜歡在一旁觀察,看他們怎麼去解決問題,以及如何用「理」去說服別人我不會刻意介入,我只是靜靜地聽著,因為在十二年國教中,所謂的「素養」,便是要培養孩子在生活中解決問題的能力倘若老師馬上介入,那麼孩子便永遠學不會,更會直接成為老師主導,而非學生學習更何況「以學習者為中心」的核心價值,便是要讓學生成為主體、自我探索這個過程的脈絡。

    待爭吵、觀察一陣子之後,我會請雙方先冷靜,說說爭吵的原因是什麼?自己對或不對之處在哪裡?如何解決才是最好的方法?下次如果再犯,又該如何處理?有時孩子因心頭有氣,無法當下回應我的問題,我會請爭吵的同學,雙方先冷靜下來,支開他們,待情緒平穩之後,再請他們娓娓道來事件的來龍去脈我會告訴孩子,遇到問題,便是面對、處理,最終放下它有時並非「爭吵、大聲、耍脾氣」就能解決問題的。而綜觀孩子爭吵的原因,幾乎為言語嘲笑、肢體碰觸、各式霸凌、借還東西、外表衣著、課業考試等而中學則多了情感風波、藥物等。

    此外,我會要求孩子將這些過程,寫成「省思手札」,顧名思義即為反省、思考的札記,並要求字數,一來取代無謂的抄抄寫寫,二來也可以讓孩子能有條理地做反省記錄。有人說,如果不會吵架,就不是小孩子了話雖如此,然而,如果能在吵架的過程中,讓雙方都得到一些教育的啟發,何嘗不是一件好事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