禮物背後的省思
前陣子一則新聞,讓身為教師的我們,搖頭不已:有一位老師,要送禮物給孩子,有個孩子看了禮物之後,說這不是名牌的,我不要; 另一位孩子拿到鉛筆橡皮擦之後,樂不可支,回到家後,卻被在科技業上班的父親潑了冷水:「這種廉價的東西,不配我們家」。
這樣的新聞,讓許多家長不知所措,也讓許多教師傻眼,究竟,這透露出了什麼訊息呢?
前一位孩子看到那不是名牌的,馬上「退貨」給老師,由此可見,在他的家中,一定充滿許多名牌的東西,要不然就是父母親從小就告訴他名牌才是「王道」。其實現在的孩子真的很好命,物品的選擇性多,品牌多,樣式多,連帶地「比較心理」也多!有教育學者指出,這是因為家庭和補習班寵壞的結果; 在家裡,父母親十元、百元、名牌等東西不停地給; 在補習班,因為有業績與成績的壓力,動輒下重金買孩子喜歡的東西,如此一來的結果,就是養足了孩子的胃口,看不起不值錢的東西; 這也是一種愛慕虛榮,追求時尚的可悲行為。
而後一位孩子呢?竟然是由家長出面幫孩子衡量獎品的價值!一本十元的筆記本可以滿足孩子卻未必能讓父母心動; 相反的,一台電腦可以滿足父母的需求卻未必可以深得孩子的心; 請記住: 教師送獎品的對象是「孩子」,是因為「孩子在學校」表現不錯,而非「家長」!教師送孩子的獎品,絕非「價格」可以衡量,而是老師的心意與背後的「價值」呀!
以前我們被教導感恩、回饋、滴水之恩泉湧以報,然而現在最單純的價值觀念都被大環境給抹滅了,是多元環境下所帶來的衝擊與親師生間的失衡。想想看,如果有一天,孩子或家長說:「老師,營養午餐好難吃,退回廚房吧!」、「老師,教室沒冷氣,去買一台吧!」、「老師,戶外教學能不能出國」時,我們要怎麼教育他們呢?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彥佑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